排泥閥應用于不堵滴滲灌頭解決了滴頭堵塞和管道老化
滴灌幾乎沒有蒸發損失和深層滲漏,在各種地形土壤條件下都可使用,能節水。這種灌溉方法不僅比傳統的地面灌溉省水40%-50%,而且有保土、保肥、省工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優點。但是滴滲灌溉技術存在滴頭堵塞和管道老化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就這個問題,我廠工程師設計一種新型“不堵滴滲灌頭”,提出來與農業戰線的朋友商略。不堵滴滲灌頭 的構造如示意圖:
1—— 儲水缸
2—— 蓄水倉
3—— 中心針
4—— 排泥閥
5—— 導水管
6—— 進水口
7—— 平衡簧
在農田應用時,將它插在禾苗根部附近的土里,蓄水倉②離位,上移,露出泄水孔道,水從此道泄出,滲透土壤,濕潤根苗。由于中心針③蓄水倉②的下插運動,形成園柱型通道,泄水孔與土壤隔離,致使泥土不會堵孔。更因水流的作用,即使是涓滑細流,土壤因自身收縮力遇水便會讓出空間,因此,土壤總是離開泄水孔的。當拔出灌針時,蓄水倉②相對運動封住泄水孔道,保護它始終不被土壤堵塞。
堵管的另一原因,是灌溉水含沙量大,淤結造成的。因而,設計了儲水缸③,它起容水和沉降作用,含沙渠水在儲水缸內處于靜止狀態,泥沙沉集在底部,上面細粉混雜水經出水口,沿導水管⑤進入蓄水倉②滲入地下,滋潤植物根。
假設儲水缸自重為m;容積為v;含沙量為p;平衡簧壓力 F ;水比重d:
m + Pdv + dV≥F
此時,儲水缸①下降,排泥閥④碰擊地面,碰開閥門,排出沉降的稀泥沙,其中水份灌溉禾苗,重量減輕后的儲水缸受彈簧作用回復原位,排泥閥自動堵塞。如此自動地間隔運動。
上述即為不堵滴滲灌頭的基本原理。這種灌頭接受二種形式的水源,一是高位儲水池引下的灌溉水;二是排灌泵從灌渠里打出的水,兩種形式的供水均能滿足要求。
本文來源于大才閥門
膜片式快開排泥閥易堵及其電磁閥頻繁故障的解決辦法
膜片式快開排泥閥易堵我們可以通過排泥閥閥板的開啟高度改造來解決;其電磁閥頻繁故障是由于壓縮空氣管道內出現雜質,如果管道經吹掃后電磁閥被堵現象仍然存在,可通過在進氣主管道上安裝空氣過濾器和機油潤滑器。
一、排泥閥閥板的開啟高度改造
《膜片式快開排泥閥》(CJ/T196-2004)城鎮建設行業標準4.1條規定:閥板的開啟高度不小于公稱通徑的1/2。按照規定,新區制水廠所用的DN150排泥閥閥板的開啟高度不應小于 75mm。為解決排泥閥閥板的開啟高度過大所產生的水錘,我們對排泥閥進行了改造,改造前如圖2 所示,限位桿控制閥板開啟高度為20mm,球閥常開,與大氣相通。改造后如圖3 所示,取消了限位桿,閥板開啟高度為75mm,球閥常閉。將電磁閥氣孔2與排泥閥上腔頂部氣孔用軟管連接。氣孔1連接氣源相連,氣孔3與大氣相連,氣孔4與排泥閥下腔氣孔用軟管連接,氣孔5用減壓排氣調節鈕與大氣相連。
當電磁閥失電時,氣孔1與氣孔2通道打開,排泥閥上腔進氣;氣孔4與氣孔5通道打開,排泥閥下腔內氣體排入大氣;氣孔3處于關閉狀態。排泥閥減速關閉,水錘消除。這是由于氣孔5安裝了減壓排氣調節鈕,排泥閥閥板不會迅速落下,同時上腔進氣保證了排泥閥閥板的一次性關閉,不會上下跳動。
當電磁閥得電時,氣孔1與氣孔4通道打開,排泥閥下腔進氣;氣孔2與氣孔3通道打開, 排泥閥上腔內氣體排入大氣;氣孔 5 處于關閉狀態。排泥閥迅速開啟。
改造后排泥閥經常因小雜物而堵的問題;解決了排泥閥震動大或排泥停不下來的問題;真正實現了排泥自動化,排泥運行的控制方法是通過PLC模塊的整定,使排泥閥開啟間隔時間、排泥時間設定為所需數值;減少了壓縮空氣的消耗;改造費用低。
二、壓縮空氣管道改造
1、電磁閥頻繁故障是由于壓縮空氣管道內出現雜質,管道經吹掃后電磁閥被堵現象仍然存在,通過在進氣主管道上安裝空氣過濾器和機油潤滑器后效果顯著,運行至今未出現電磁閥被堵現象。
2、為了防止排泥閥閥板的開啟高度過大,在進氣主管道上安裝壓氣減壓閥,將進氣壓力由 0.7MPa降至0.20MPa,這樣即保證了閥板開啟度,又完全消除了水錘以及對排泥閥皮膜地損傷,真正實現了排泥閥的“零故障”運行
本文來源于大才閥門
使用維護
1、閥桿螺紋經常與閥桿螺母摩擦,要涂一點黃油或石墨粉,起潤滑作用。
2、不經常啟閉的閥門,要定期轉動手輪,對閥桿螺紋加潤滑劑,以防咬住。
3、室外閥門,要對閥桿加保護套,以防雨、雪、塵土銹污。
4、如閥門系機械傳動,要按時對變速箱添加潤滑油并保持閥門的清潔。
5、不要依靠閥門支持其它重物,不要在閥門上站立。
6、閥桿,特別是螺紋部分,要經常清潔并添加新的潤滑劑,防止塵土中的硬雜物,磨損螺紋和閥桿表面,影響使用壽命。